写不尽、道不完的方力钧
2023年3月3日下午6点30分,方力钧的“尘光”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隆重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人士出席了这一重要学术活动。在开幕之前,我在展厅见到了99艺术网的创始人杨凯,他将我拉到一旁问道,你能否用写《小魏是怎样变成老魏的》一文手法写写老方。【1】他还说,从读者反馈来看,将讲艺术家故事与评价艺术成就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受欢迎。而且,他还希望我接下去再多写一些艺术家、批评家或收藏家,到时候由99艺术网以系列的方式发出。我听了表示回家试试。不过我强调,我得挑选与我本人有较多接触,而且让我觉得有一定史料价值或写作点的人物作为对象。他当即表示同意,并请我尽快将写方力钧的文章发给他。
“尘光——方力钧个展”海报
澳门艺术博物馆,2023.03.04-06.11
回到武汉,处理了手中要事,我就开始思考起如何撰写方力钧文章的问题来了。在此过程中我突然感到,要完成杨凯的任务并不容易,这是由于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大多为公众所熟悉。以方力钧为例,写他的文章汗牛充栋,加上那本《像野狗一样生存》的书发行量太大了,于是使得后来者很难写出有新鲜感或体现新价值感的文章来。怎么办呢?想来又想去,我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回避许多作者写过的内容,即并不着力于对他艺术成就的评价,改而撰写我与方力钧接触的故事,进而向读者介绍方力钧鲜为人知的一面。
“尘光——方力钧个展”展览现场
一
很早就见过方力钧的作品,但先前并未曾有近距离的接触。2001年,在时任馆长王小明的大力支持下,深圳美术馆决定举办一系列中国当代油画展。我们作出相关决定是想不但要借此举努力清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线索;同时要对出现于中国当代油画中的“观念转向”与“图像转向”现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学术研究。而我们的第一个展览就命名为“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开幕式
策展方案确定后,我随即与一些艺术家进行了联系,令我高兴的是,王广义、张晓刚、周春芽、罗中立等人纷纷表示愿意参展;令我深感遗憾的是,方力钧由于当时要在国外有办展任务不能参加,不过,他同意支持深圳美术馆在收藏方面的工作。
当年冬天,由王馆长带队,我与深圳美术馆的一行工作人员专程去了北京,事实上,此行我们不仅到了一些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工作室,还成功的进行了艺术作品收藏的工作,这在国内美术馆中还是比较早的。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下午,方力钧特别邀约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等人做陪,在他建于宋庄的老工作室宴请了大家。那天很冷,大家一边围着煤气炉烤火聊天,一边享用他刚从内蒙弄来的全羊,此情此景一直深藏于我的记忆之中……后来,“深圳美术馆藏中国当代油画展”分别于2006年3月和2007年9月在德国波恩斯皮特市立画廊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展出时,方力钧的作品均在其中。
方力钧
2005,7,1
油画,2005年,100 × 80 cm
深圳美术馆藏
2006年1月,我的著作《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在河北美术出版社顺利出版。当初在确定本书的封面设计时,我与时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冀少峰,还有设计师李邦耀不约而同的主张用方力钧作品《系列之一(之三)》局部作为主要视觉元素。我们都感到,此作品作为时代肖像,生动而象征地表明了许多青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所呈现出来的特殊心理状态。而这也正是我在后来出版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书籍时,多在略微改变设计方式的基础上,以此作品作为封面图像的基本原因。当然,此举也使我出版的系列丛书具有一定的辨识度。或许是本书运用了“文图结合”的方法,或许是本书顺应了广大观众与收藏界希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需求,故不仅于当年分别在北京三联书店(9月)、北京798的罗伯特书店与北大“风入松”书店上了排行榜,还荣幸获得了当年的国家级图书奖——金牛奖。更令我感到温暖之处在于,时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社长曹宝泉来电告诉我,方力钧专门订了100本此书。要知道,此书系全彩印,码洋很高,定价为268元,而这也是当时我所出版的书籍一次性售出最多的一次。
江湖上盛传方力钧情商高,为人大气豪爽,我从中的确是领会到了,但当时我和他并不特别熟悉。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封面
鲁虹著
由鲁虹撰写的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史书籍
二
现在回想来,我与方力钧开始深度接触起源于2012年,那一年因他要在香港时代广场举办个展,即一方面在深圳罗湖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另一方面则为处理展务会时常过来,加上次年出于北京雾霾特别严重之故,他还将小孩送到了深圳上幼儿园——虽然他平时并不呆在深圳,但他隔段时间就会来深圳,所以我们接触的密度明显加大。当时,考虑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与文献资料收集的严重滞后,他与几位同仁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 2014 年年度资助项目,并于当年 3 月成立了当代艺术档案库。其目的是希望客观、详实的记录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收集或保留好相关文献,以为社会各方面研究提供共享服务平台。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我们见面主要谈的是如何筹建当代艺术档案库的事情——包括筹建的意义、如何筹建与如何管理等等。
方力钧送给鲁杨的《像野狗一样生存》的扉页
与方力钧接触,让我感到,虽然他平常嘻嘻哈哈,并且特别喜欢开玩笑,但其实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比如他的《像野狗一样生存》这本书,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好便推荐给我儿子看,儿子读了也特别喜欢,很想要我请方力钧在书上签个名做纪念。在我对方力钧说后,他回应了声好,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见他将签名的书给我,我也不好意思问,以为他忘了,没想到有一天来深圳他拿出此书给我,打开一看,扉页上不但画了几只小蜜蜂,还写了“鲁杨同学存”的字样,并签了名。本来,他当时用钢笔签个名就完事了,结果还麻烦了一场。可见即使是如此小事情,他想的也是相当细的。
2014年,我从深圳美术馆退休后,应中电光谷董事长黄立平先生的邀请,到武汉合美术馆做了执行馆长。开馆展是我与德国汉堡美术馆馆长米弗斯联合策划的“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接下来做的则是雕塑家傅中望手稿展。在我们看来,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手稿不仅是艺术史家与批评家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了解艺术家逐渐生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很显然,这正是国外优秀美术馆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大师手稿研究展的原因。回首望去,虽然此前国内不少展览中也有艺术家的相关手稿展出,但专门针对创作手稿进行学术研究的展览还是很少的。经认真筹备,2015年2月13日下午4点半,由孙振华策划的“构物思迹——傅中望手稿研究展”终于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方力钧作为傅中望的重要朋友自然也在应邀之列。开幕后,借陪他看展之机,我顺便介绍了我们准备举办系列手稿研究展的想法,而且提出了想为他举办一个手稿研究展的建议。方力钧听了不仅非常认可我们的想法,还表示同意在合馆举办有关他的手稿研究展。
2016年2月,合馆团队在方力钧成都工作室
根据双方约定,合美术馆的工作团队于2016年春节刚过,就到了方力钧在成都的工作室,同时带上了策展方案、相关资料与海报设计等等。短短的一天,双方进行了非常深入愉快的交流,效率非常高。我注意到,出于对举办方的尊重,方力钧基本同意我们的想法,加上得到助手高松寅的大力支持,所以筹办本展的过程甚为顺利,也很愉快。记得在成都期间,我还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他和他妈妈常常用开玩笑的口气对话,并且都很富于幽默感,不像我们与母亲的关系,是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但这在我看来更显亲密、更有意思。我当时就想,也许他妈妈的性格对他的成长有较大影响。说实话,做这个手稿展之前,我对方力钧的认识并不是很深,但通过接触,我从他那里的确学了很多东西,包括他处理一些事情或一些问题的方式等等,让我受益非浅。
方力钧
《无题》
水墨宣纸,71.5 × 71.5 cm
2016年4月8日下午 “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在武汉合美术馆隆重开幕,同时推出了同名画册,海报有意选用了他当年恶作剧时拍下的照片,为的是突出他的个性。当日上午,部分批评家与学者出席了相关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为“手稿研究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清理”,大家都指出:合美术馆所做的这个手稿展,不但开启了一种新的展览举办方式,同时也促进并升华了有关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研究的新方法。正如我在相关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此展足以说明,方力钧跟许多艺术家并不一样,他画画就是为了把对人生的体验表现出来,而不是满足于对纯粹视觉形式美的表现。比如,新世纪以后,他常用水墨的方式为朋友画像。而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他经常奔走于各地,选用易于携带的水墨媒材有利于他用空闲的时间作画;二是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与朋友们进行交流,并展开一些必要的回忆。在这类作品中,有的是以纯粹白描的方式画出的;有的是在白描的方式上施以明暗;有的施了色彩。尽管手法不一,但都很传神地表达了对象。与用传统写生法绘出的肖像不同,这类肖像多是他根据相机与手机拍摄的图像画出的,构图极为随意——有的甚至是从不同方向画出;造型则具有特写、夸张与略带变形的特点。其中一些作品,甚至是我们研究艺术史的重要文献。像《栗宪庭、张颂仁、方力钧像》就与著名的“后89展”的举办有关。包括他画王广义、李津、冀少峰、杜坚等无不如此,这些人都是与他很熟的,在长期的交往中,彼此产生了一些感情和故事,所以这类作品很自然的携带着特定的文化与历史信息,值得人们认真对待。
“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展览海报
当年6月10日,巴塞尔艺博会前主席霍珀来到了合美术馆,既对此展给予了高度认可,也在他日后为方力钧在瑞士策划的个展中加入了一些手稿。当晚在紫苑酒店谈到艺术创作的问题时,方力钧这样说道:“创作者进入高潮时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他还说:“我创作时常常是根据自己对生活与人生的体验去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讨论问题。所以,在创作中,我是绝对反对样式化的。”很明显,这些话对我们理解他的艺术创作无疑很有帮助!
此展举办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10月27日,由黄立平先生策划,我作为学术主持的“一个人的艺术史——方力钧个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盛大开幕,这一展览以艺术家个案研究为目的,用了二楼的全部展厅,不仅十分全面呈现了方力钧的艺术创作历程——手稿仅是其中一部分——也较好揭示了方力钧艺术发展背后的心理历程,所以受到了广泛好评。
“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研讨会现场
合美术馆
三
2016年是方力钧来武汉比较多的一年,不仅因为当年4月他要在武汉合美术馆举办“另类生存——方力钧手稿研究展”,还因为湖北美术馆与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分别向他发出了年底办展邀请。鉴于合美术馆亦向艺术家王广义发出了年底办展邀请,经他与黄立平等人的建议,遂成立了名为“@武汉”的学术组织,【2】其目的是希望使三馆在展览与传播方面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当年11月,“存在与超验——王广义个展”“再识方力钧”展与“方力钧文献展”先后在合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和武大万林美术馆成功举办,也因为三馆联动,通力合作,即在展览、选题确立、嘉宾接待、公共教育、媒体传播、学术研究与研讨、作品展陈方式等诸多方面,展示出一个合作共赢的武汉美术界,更由于其规模、艺术家参与的力度、公众的积极支持度、媒体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结果成为了2016年中国当代艺术界热议的一个文化现象。而在这当中,方力钧显然功不可没。
另外值得提及的是,在好多次见面时,方力钧都向黄立平馆长与我谈到了要启动成立“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的事情,并希望加强全面合作。为此,我们有时在合美术馆办公室,有时在北京宋庄或在江西景德镇他的工作室,反复商讨了如何筹建与运行的方案。其实,在合美术馆成立之初,就已经明确定下了要筹办艺术档案库的目标,即不单要在收集我们办过展览的艺术家资料——含画册、书籍与电子文件等等;还要收集湖北重要艺术家、机构与事件的资料。而且在两年多的过程中,不少艺术家与机构都给我们寄来了书籍与画册,我们也对外发了微信加以宣传。由于一拍即合,在方力钧于5月21日来合馆举办学术讲座的时候,还与黄立平馆长一同举办了“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合美术馆中心”的挂牌仪式。接下来,合馆档案中心不但安排有相关人员加以管理,还接连举办了多个手稿展和文献展,如“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深度阅读:毛旭辉文献展”“多重叙事:张晓刚艺术档案1975-2018”展“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徐志伟镜头中的当代艺术1992-2002”展与“798-朱岩摄影作品展”展等等。
黄立平与方力钧进行合馆档案中心挂牌仪式
据我所知,有相当长的时间,为筹建当代艺术档案库,方力钧既花费了大量精力,也动用了大量人脉关系:又是筹措经费、又是寻找场馆、又是与多位理事或学术委员联系、又是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或武大图书馆的领导冾谈……每每见此类状况,我都会禁不住想,作为艺术家,他做创作已经够忙的了,若没有巨大的格局与公益心,他是绝对不会去管这类事情的,而这也令我特别感动。
2017年5月26日, 由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立项管理的“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北京总部”揭牌成立,【3】其时,不仅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理事会召开了会议,还举办了由我策划的“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开幕邀请推荐展”。从此,每年都有相应的会议召开,更有相应的学术活动和展览举办。再往后,一些艺术机构,如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西安美术馆、华南师大等单位都举行相关档案中心的挂牌仪式,而这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方力钧发挥类似粘连剂似的核心作用,“当代艺术档案库”根本不可能建立,故历史一定会记住他的特殊贡献。
2017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心举行“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
揭牌仪式暨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推荐展开幕
四
40多年来,中国的一些艺术机构,甚至包括一些图书馆、档案馆的负责人,对于当代艺术的出现既不太关心,也没认真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其中含文集、画册、手稿、图片等等。于是就导致了一个令人非常遗憾的事实,即当一些学者要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时,无论是针对某一艺术创作现象,还是针对某一位优秀艺术家,要想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成了很大问题,相比起来,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和美术馆在这方面反而比我们做的要好。从此角度看,由方力钧牵头成立的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和其他类似民间机构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弥补一定空白的作用。这当然与王艺、丁大立、李兰芳等理事的大力支持,还有高松寅、刘玉娟等人的辛勤工作有关。比如,自当代艺术档案库成立以来,在图书收集方面,已经收齐自 1949 年以来整套的重要美术类杂志近万余本,包括《美术》、 《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新美术》、《江苏画刊》、《美术译丛》、《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等 ;在当代艺术原始文献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自 2018 年以来,先后对批评家王明贤、殷双喜、栗宪庭、邹跃进、鲁虹等人的文献资料——包括大量未公开的手稿、书信、笔记、请柬、招贴、照片等,进行了电子化的分类整理。目前,相关研究者都可经过预约前往查阅,而上网查阅的功能也在积极筹备中。作为配套工作,宋庄美术馆则先后推出了“湖南:当代艺术出版索引 1985~2017”展、“1950 年《人民美术》研究展”、“徐志伟镜头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1992~2002”展、“公共媒体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 1978~2020”、“刘彦手稿:1984~1990”展与“思想的温度:邹跃进学术文献展”等等,另外还协助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分中心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手稿邀请展(第一回)”展。【4】我的个人艺术档案展幸运的纳入其中,特别令我高兴!因为这既使我能够向老师与朋友汇报,也能够对自己近半个世纪的艺术之路给予必要的清理。
2018年档案库年会在宋庄图书馆举行
当代艺术档案库收藏的《美术》杂志
怎么会想到要做这样一个展览呢?
原来,2019年11月,我曾经在广州美院美术馆做了一个涉及个人的艺术档案展,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与批评家相关的展览。而这一想法乃缘于2017年,当时,广州美院美术馆前馆长左正尧先生在武汉合美术馆参观徐冰个展时向我发出了邀请,即希望我能在他们馆做一个呈现个人艺术档案的展览。但由于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资料进行清理难度太大,加之我还要忙于诸多工作,故当时我设想:只是对在武汉合美术馆阶段的工作做一下反思。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此展览举办后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而方力钧得知相关信息之后,立即向我发出了办展邀请。不过,他建议,要在本展的基础上,加入我在读书期间,以及在湖北美协与深圳美术馆工作阶段的大量资料。我当然非常感谢他的美意,也很想借机对自己以往的工作做一番更全面的回顾,于是回深圳家中花了一周的时间,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清理。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 1978-2020”,展览海报
宋庄美术馆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 1978-2020”,展览现场
宋庄美术馆
按青年策展人周振鹏与晏以晴的安排,本展分为策展、写作或出版、工作几个部分。具体而言,策展部分包括我在不同时段所策划的众多展览画册与海报等;写作与出版部分包括我所写作并出版的一系列书籍、在一些书籍与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或相关手稿;工作部分则包括我在各个单位工作时留下的诸种档案资料。而且,还有我参加各学术活动的发言手稿、日记与登机卡等等。由于方力钧与展览团队的十分得力的工作,本展于2021 年 4 月 24 日顺利开幕,当年6月17日,在方力钧的积极促成下,由国窖1573支持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大学教材)新书发布会得以在宋庄美术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媒体人共100多人出席了大会,同时观看了我的艺术档案展,并和我有了很多的学术互动,这对于我今后的事业发展不无好处。
鲁虹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大学教材)
新书发布与分享会现场
宋庄美术馆
参加鲁虹新书发布会的嘉宾合影
总而言之,有着人格魅力的方力钧是写不尽、道不完的。我本来还想写一写我和他在多个业务活动上的合作,比如我为他在西安美术馆策办“人生仙境-方力钧水墨展”的过程等等,鉴于99艺术网创始人杨凯事先在文章字数上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到此停笔了。余下的故事以后找机会再写吧。
2023年3月16日于武汉合美术馆
99艺术网特约系列文章《他们的担当》之一
注:
【1】《小魏是怎样变成老魏的》一文于2023年3月2日首发于99艺术网,略记了我与艺术家魏光庆的交往历程。(点击下方标题阅读原文)
【2】“@武汉”是隶属于武汉创意学会的学术组织。
【3】当代艺术档案库始建于2014年3月,是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7月成立北京中心,由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立项管理。2021年8月始,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委员会立项管理。曾用名“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
【4】“中国当代艺术家手稿邀请展(第一回)”于2018年1月16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由我策展。
编 辑 人 员 | |
Editorial Board | |
编辑 王姝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鲁虹 | |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Copyright © 2023 99ART